PDH光端机在中国的应用光纤通信传输体制的发展历程: 1972年ITU-T前身CCITT提出第一批PDH建议 1976和1988年又提出两批建议--形成完整的PDH体系 198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开始同步信号光传输体系的研究 1985年美国国家标准协会(ANSI)根据贝尔实验室提出的全同步网的构想,委托T1X1委员会起草光同步网标准,并命名为SONET(SynchronousOpticalNETwork) 1986年CCITT开始以SONET为基础制订SDH 1988年通过了第一批SDH建议 1990以后,SDH已成为光纤通信基本传输方式;目前,SDH不仅是一套新的国际标准,又是一个组网原则,也是一种复用方法。 1990年代初,我国电信开始大发展,大力发展光通信,光纤通信系统几乎都是准同步数字系列(PDH)。但随着电信业务的不断发展,传统的基于点对点传输的准同步PDH设备,满足不了愈来愈高的要求,采用SDH网来代替PDH网,这已成了人们的共识。然而在实际应用中,广大的本地通信网、用户接入网、移动基站接入网、农村通信网及各类地区性专用网,却是一直沿用PDH光端机。这有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原因。首先,这些通信网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。它们一般通过中心交换局转接,不必建立统一的高精度基准时钟系统。其次,上述通信网的容量一般很少达到或超出E4速率等级(STM-1),采用SDH可能造成设备容量的闲置,而同样容量的SDH设备的价格要比PDH贵很多,因而是十分不经济的。 当时移动通信迅速发展,基站扩容需要大量的光纤线路。PDH光端机由于其价格合适,技术成熟,应用灵活而得到大量的应用。然而,当时市场上同等类型光端机存在一些问题:容量小、数据接口不丰富、不专为移动基站而设计。 在电网/公安/海关等专网,由于网络的特殊性,点对点应用的场合比较多,所以也大量使用PDH光端机,在E1接口的基础上,还要求设备提供以太网,电话,RS232/485以及后来的视频/音频接口。 至此,PDH光端机在10年前就说要被淘汰,但一直沿用至今。 |
PDH光端机在中国的应用
下一篇:如何选用光模块?